近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士新完成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第一例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8岁的张先生(化姓)因“反复气促2年,加重1月”入院。张先生就诊时自述病情:2年前,自己在活动后会出现气喘,晚上睡觉平卧时偶尔会呼吸困难,最近1个月感觉症状加重了,晚上不能平卧,但一直没进行过正规治疗。入院时,张先生全身凹陷性水肿,端坐体位时,口唇紫绀,心脏听诊可以听到明显的连续性杂音。入院后,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卫兴通过心脏彩超发现张先生竟然是因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脏衰竭:动脉导管未闭,直径9mm。心脏明显扩大,肺动脉压力高达83mmHg。
那么何为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通降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血管,胎儿出生后一般自行闭合。动脉导管未闭就是胎儿在出生后动脉导管呈持续开放的病理状态。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导管粗细有关。如果动脉导管较粗,动脉的大量血液就会被分流到肺动脉,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士新认真分析了患者的病情,认为介入封堵能够治愈张先生的病症,同时能够很大程度逆转心脏病理改变。在手术过程中,马士新医生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鞘管,娴熟地将导丝从股静脉经右心房、右心室和左肺动脉根部,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然后沿着导丝建立起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输送鞘管通道。在体外,将封堵器预装好,沿着输送鞘管小心地将直径14mm的封堵器精确放置于动脉导管内。心脏彩超和主动脉造影结果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消失,听诊心前区杂音完全消失后,释放封堵器。得益于马士新医生及其团队的精湛技术,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耗时1小时,术后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消失了,肺动脉压力也从之前的83mmHg下降到35mmHg!
术后查房时,张先生特别激动,紧紧地握住马士新医生的手说道:“真的很幸运遇到您和咱们心血管内科的医护团队,以前我连续讲话三四分钟就会气喘,手术后我连续长时间讲话都没有问题,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您们,感觉说什么都太轻了,您们改变了我的生活。”张先生还提到,“入院前我并不知道马士新医生,不过在就诊和等待手术的过程中,每次有其他患者和我交流病情时都会提及到这里有很厉害的副主任医师马士新,后来知道是马医生主刀手术时,就特别安心。”术后3天张先生无气促,水肿也消失了,已经顺利出院。
我院临港院区心血管内科在副主任医师马士新的带领下,目前已可以开展的手术多样,未来将为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