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殷善开教授率领研究团队再次在国际睡眠呼吸领域权威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简称AJRCCM)在线发表了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脑影像标志物及认知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该研究揭示了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可改善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脑皮层厚度和默认模式网络,表明经CPAP治疗后,可能部分改善OSA患者脑功能。
OSA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阻塞而发生呼吸中止、血氧下降、睡眠结构紊乱,并进而导致OSA患者日间嗜睡、倦怠。因其同时影响睡眠和呼吸两大生理功能,常常继发循环、代谢、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尤其是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等,从而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睡眠呼吸疾病之一。CPAP是OSA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既往研究因存在单中心、样本量小、疾病异质性大等不足,仍无法回答CPAP是否可以改善OSA患者的脑功能及认知功能的问题。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技部及基金委经费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牵头,联合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华医院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展了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共招募了148名符合中重度OSA的合格受试者,并随机分配接受单独使用最佳支持治疗(BSC)干预或BSC+CPAP干预。分别在随机化前、和第3, 6和12个月对受试者进行认知行为功能、脑功能影像的评估。结果发现:
线性混合模型显示,CPAP组和BSC组在治疗6个月后的MoCA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组间差异为-0.04,95%置信区间(CI)为-0.72至0.65,P=0.91)]。
经过6个月治疗后,CPAP组和BSC组之间的脑默认模式网络(组间差异-13.73,95%CI,-23.40至-4.06,P=0.01)和脑皮质厚度(组间差异-0.06mm,95%CI,-0.10至-0.01mm,P=0.02)存在显著差异。
该研究论文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样本探讨CPAP治疗对脑结构/功能/认知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也是继本团队2022年在此杂志发表的探讨OSA的分子遗传机制之后的第二篇原创性论著。本研究提示对认知正常的中年OSA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其大脑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为预防中年OSA患者脑衰老提供了新的认知。
本论文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许华俊副主任医师、刘玉璞主治医师、李晨洋工程师、李馨仪主治医师以及沈力统计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关建主任医师、易红良主任医师,冷月研究员和殷善开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