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十载砥砺打基础 奋楫扬帆再启航——市六医院急诊外科成立十周年总结暨发展规划专题研讨会圆满举行

2025-03-25   来源:普外科

为进一步加速提升普外科急诊综合救治能力,2025年3月21日下午,我院普外科顺利举办急诊外科成立十周年总结暨发展规划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对标国内外先进,总结我院急诊外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期全面改善和提升急诊外科的诊疗效率,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医院领导、外科骨干、护士长、部分职能部门和相关临床科室、急诊外科全体医师等数十人共同参加本次会议。

明确目标谋发展 深化改革促提升

普外科作为医院的高原学科,其亚学科急诊外科承担着外科急危重症救治任务,争分多秒,随时待命,系大外科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分支。

会上,普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樊友本代表科室分析了急诊外科目前的困境、提出了近期及远期任务,和发展方向。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下,急诊外科要重点提升外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协作。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扩大亚专科影响力三项核心改革措施,将六院急诊外科打造为集高效救治、技术创新、规范管理于一体的示范专业,成为患者信赖的优质服务品牌,推动学科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后备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是推动普外科可持续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举措。要立足亚专科建设需求,重点考察并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中青年接班人,快速发展壮大普外科各个亚专科。

他山之石可攻玉 协同发展谋新篇

作为国内外科急重症医学领域的先进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重症外科王单松主任应邀分享学科建设经验。科室致力于外科急腹症、外科重症疾病和严重创伤等救治工作,建立了疑难、危重症的全院多学科MDT讨论机制,有效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而且多人都有国家自然基金,已经在华东乃至全国享有良好声誉。中山医院急重外科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从传统的急诊普通外科向急重症外科模式的转型,为六院急诊外科提供了“建专科、强特色、树标杆”的宝贵思路。

十年耕耘结硕果 初心如磐启新程

市六医院急诊外科亚学科高琦主任医师回顾了科室从无到有,直至发展到初具规模的奋斗历程。十年来,急诊外科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每一位同仁的汗水与坚守。急诊外科团队以“生命至上”为宗旨,在急危重症救治、复合伤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领域打下较强基础,初见成效。需进一步精筑特色技术品牌,全方位提升综合诊治实力,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

薪火相传担使命 竞聘遴选育英才

在急诊外科亚专业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时刻,普外科正式启动新一届后备学科带头人公开公正竞聘遴选选拔工作。四位候选人贾震易、彭佳远、杨俊、周尊强均为临床经验较丰富、有一定科研教学管理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围绕“增量保质、加强科研创新、优化教学体系、改进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竞聘陈述。他们分别提出建设智能急救响应系统、大力推广微创技术临床应用、完善多学科协作机制,借助数据库和AI辅助等具体方案,致力于构建“快速救治-精准微创手术-康复一体化”的全流程诊疗体系。在伍波主任医师的主持下,部分职能部门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参与了评审。此次公开竞聘既是对学科发展路径的深度探讨,也为整个普外科培养新生代人才开了一个好头,加速普外科在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快速内涵式发展的步伐。

科学规划明路径 凝聚合力促发展

经过十年的初步发展,市六医院急诊外科凭借奉献精神和精湛技术,成功救治了不少急危重症患者。普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樊友本对急诊外科的未来发展提出战略性规划。急诊外科要借鉴学习院内成熟的急诊创伤骨科、创伤胸外科、急性颅脑损伤、尿道复杂损伤等优势亚专科发展经验,强化急危重症学科建设,补齐硬件配置,适度扩大床位规模,增加人员匹配,加强科教的协同发展,健全急诊手术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诊治质量,明显增加急诊手术数量。包括急诊外科在内的全体普外科医师须不断学习新理念,拥抱新技术,同步构建“临床救治-科研攻关-教学传承”综合发展体系,需要重点打造“腹部创伤综合救治”、“疑难急腹症精准诊疗”等技术品牌,推动六院急诊外科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飞跃十年”。

会上,狄建忠副院长结合当前医疗改革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对科室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紧跟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二是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升复合伤救治效率;三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育青年骨干。他强调,急诊外科既要保持争分夺秒的救治速度,也要关注患者就医体验,让医疗服务更有人文温度。

上一篇:【医院新闻】六旬老人胸闷数月,原来是胸腔内长了“气球” 下一篇:【医院新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我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