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泌尿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2025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AU Annual Congress)在西班牙马德里隆重举行。同时最新版《2025年欧洲泌尿外科诊疗指南》正式发布,我院泌尿外科共有24篇论文被收录引用,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在科主任傅强教授的带领下,我院泌尿外科团队受邀参会并作多项学术报告,展示了上海六院在尿道修复重建诊疗及技术创新领域的最新突破。
首先,傅强主任和刘猛博士展示了我院经会阴路径路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侧绕治疗长段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最新成果。对于因外伤、感染或先天畸形导致的长段复杂后尿道狭窄患者,传统联合腹会阴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尤其对儿童患者风险更高。我院泌尿外科团队创新提出“经会阴路径路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侧绕术”,成功率达91.2%。对于长段复杂性的后尿道缺损,选择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侧绕方式,能够在通过游离延长尿道基础上,有效缩短尿道吻合距离达3cm以上,从而令绝大部分的长段后尿道狭窄,均能通过经会阴联合耻骨下缘切除径路术式完成。相比经腹会阴联合径路术式,其创伤更小,不会影响到骨盆的稳定性;并且对比经耻骨下缘劈除后的正中径路直接吻合,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侧绕方式对阴茎海绵体中隔的切开损伤明显更小,从而避免在尿道吻合后,造成阴茎海绵体的折叠弯曲、影响其血供,减轻对年轻患者术后仍可能尚存的性功能障碍的影响。
在尿道狭窄板块,宋鲁杰教授团队的修贤杰博士系统性探讨了阴茎硬化性苔藓所致尿道狭窄在尿道鳞状细胞癌致癌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共纳入26例患者,开展了bulk RNA测序、scRNA测序及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与非阴茎硬化性苔藓狭窄相比,阴茎硬化性苔藓相关尿道狭窄具有更高的致癌潜力,DNA损伤的TOP2A+基底上皮细胞可能为癌前细胞群,通过FOXM1与MYC通路介导恶性转化。该研究为首个系统性探讨阴茎硬化性苔藓所致尿道狭窄在尿道鳞状细胞癌致癌过程中作用的研究,为理解阴茎硬化性苔藓-尿道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及潜在干预靶点提供了重要基础。
在下尿路功能障碍板块,陈勋博士汇报了一项关于间质性膀胱炎的基础研究。该研究主要利用间质性膀胱炎模型大鼠,探究了5-HT2A受体在间质性膀胱炎的传入神经元的高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5-HT2A受体参与了膀胱炎中感觉传入神经高敏感性的发生发展。长期使用5-HT2A受体拮抗剂酮色林通过ERK1/2信号通路有效改善了膀胱炎大鼠的膀胱过度活动和痛觉过敏。这些研究结果为间质性膀胱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欧洲年会后,第九届国际尿路修复重建高峰论坛(IMORU IX)于3月26-28日在德国汉堡召开,全球尿路修复重建专家齐聚,包括德国泌尿外科主席Margit Fisch教授, 国际泌尿外科协会前主席Sanjay Kulkarni教授,英国Tony Mundy教授,机器人尿路修复大师Lee Zhao教授,意大利Guido Barbagli教授等三十余位国际权威专家。我院傅强教授作为中国唯一专家受邀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会议通过手术演示、成果汇报、论文海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近年来在泌尿修复重建领域有关尿路狭窄、尿失禁、尿瘘、阴茎假体植入等最新成果。傅强教授汇报了我院近年来在复杂性后尿道狭窄修复方面的一系列最新成果。会议期间多位专家表示了与上海六院进一步合作的意向。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由我国泌尿界创始人之一高日枚于1954年组建。自20世纪50年代起,即以泌尿修复重建技术蜚声海内外。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也得到发展,特别是机器人辅助下的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科室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我院泌尿外科也将继续秉持以“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