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甲状腺癌为恶性肿瘤中的“幸福癌”,这主要是因为多数甲状腺癌经规范的手术治疗辅助内分泌抑制治疗,较重时追加碘131治疗,常常能获得不错预后,术后五年生存率达到92.9%。但对于严重晚期甲状腺癌,手术难度非常之大。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甲乳疝外科团队联合多学科力量,成功救治一例严重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实现了肿瘤根治和功能保护的双重目标。
从不体检的张先生在偶然间发现自己颈部有好几个包块,摸起来硬硬的,但不痛不痒。起初,这并没有引起张先生的重视,以为只是肿胀或淋巴结发炎,过几天就会自行消失。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些包块不但没有消失,似乎还在继续生长。
张先生来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双侧甲状腺癌,其中右侧肿瘤大到3.5cm,同时伴有双侧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达4cm,而且胸部上纵隔大血管之间广泛密布淋巴结转移。张先生的甲状腺球蛋白Tg飙升到285ng/ml(正常值3.5-77),已经伴有贫血,手术难度极大。
听闻市六医院甲乳疝外科樊友本主任团队对局部晚期甲状腺癌诊治具有丰富经验,张先生便辗转来到市六医院疑难甲状腺与旁腺整合门诊。结合影像和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张先生虽然双侧颈部、纵隔主动脉弓上弓下多发淋巴结转移,但这些淋巴结尚未侵犯喉气食管、颈胸大血管,仍有一期手术根治的机会。
患者入院后,甲乳疝外科主治医师丁政和郭伯敏邀请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陆捷、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谢晓会诊,共同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决定一期进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部根治性清扫,全程劈开胸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甲乳疝外科樊友本主任团队与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谢晓密切配合,仔细分离和暴露双侧颈动脉和颈静脉、头臂动脉、主动脉弓、上腔静脉、左侧无名静脉、奇静脉、颈胸段气管和食管,彻底清扫所有转移的淋巴结。经过7小时鏖战,手术团队为患者完整切除甲状腺肿瘤,保护旁腺和喉返神经、副神经。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患者张先生的甲状腺癌已经外侵横纹肌、BRAF和TERT双突变。经过重症医学科周全红主任医师、汪伟副主任医师的精心治疗,患者张先生顺利出院,目前康复良好,之后将进行碘131治疗。
据悉,局部晚期甲状腺癌常可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风险大,多科协作采用个体化精准化术式彻底清扫,能够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肿瘤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多的患者需仔细阅读颈胸部增强CT、MRI,甚至有时需辅助PET-CT检查,防止漏诊颈部和纵隔转移淋巴结。
多数不严重的纵隔淋巴结,市六医院甲乳疝外科采用经颈部切口在腔镜辅助下完成清扫,但也有部分纵隔淋巴结转移较多而且较大,范围较广,则采用锁骨头切除或胸腔镜辅助联合手术。甚至有极少病例淋巴结侵犯纵隔大血管,需要血管分离、切除或重建,劈开胸骨充分显露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这不但需要实力较强的甲乳疝外科,并且对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实力和协作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据甲乳疝外科主治医师邓先兆介绍,市六医院从2005年进行甲状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断治疗探索,特别是针对局部晚期侵犯气管、食管、喉、大血管、咽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等病例。市六医院建立甲状腺与旁腺多学科临床诊治中心(含内分泌代谢科、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核医学科、肾脏内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放射介入科等),在全国率先专门组建疑难甲状腺手术MDT(主要包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整形外科、血管外科)。
遵循“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的原则,甲乳疝外科为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手术操作尽可能细致,以及在术后为患者做好辅助治疗、换药护理,定期进行线下线上随访,甲乳疝团队成功救治了全国众多转诊或是求助的疑难危重甲状腺癌患者。甲乳疝外科团队出版专著《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多学科联合诊治》,此著作获得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主译《甲状腺与头颈外科经验与教训》等专著。樊友本教授执笔并联合全国顶尖的甲状腺专家共同编写《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以及《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这些专著、专家共识的出版不仅促进市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水平的提升,也极大地推动我国晚期甲状腺癌的综合诊治水平,为广大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的希望,也正是这些努力使得我院获评为“国家癌诊中心首批甲状腺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